在相城區集成指揮中心的大屏上,
只需要輕點鼠標,拖動畫面,
即可看到一個“數字孿生”相城。
它既可以從宏觀上總覽區域各項指標態勢,
從而幫助各個政府部門科學決策管理;
又可以從微觀層面入手,
追蹤閉環處理市民熱線反饋的具體問題。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超級大腦”,
看看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如何助力相城城市治理?
集成指揮平臺是相城區集成指揮中心建設的核心系統,由四方偉業參與建設。該平臺以綜治網格平臺為基礎,從橫向來看,整合全區各部門84個專網及平臺系統,內容涵蓋黨建、社會治理、交通、審批服務、經濟、民生等各個領域;從縱向來看,上與市級業務平臺互聯,下與各鎮(街道)、村(社區)及網格員的移動工作端貫通。
在運行過程中,相城區明確了集成指揮平臺為全區統一的社會治理平臺,涉及基層社會治理事項,統一由該平臺流轉,基層只需對接一個平臺。
舉個例子——
近日,高鐵新城車管辦網格員在巡查過程中,發現蘇州北站北廣場有三小車非法營運,立即將該情況通過平臺制單上報。工單流轉到交運部門,交通執法人員迅速現場進行執法,對相關人員進行罰款處理。
“三小車流動性很大,通過網格‘吹哨’,部門能第一時間到場解決,有效提升了執法監管效率。”執法人員表示。
作為全區數字化指揮調度的“超強大腦”,集成指揮平臺全面整合區域內各領域運行數據,同時通過“網格吹哨,部門報到”的機制,從根本上解決“管得著的看不見,看得見的管不著”的問題。
“城市大腦”打通“縱橫經脈”
相
系統平臺相融相合
逐步融合包含黨建、交通、審批服務、經濟、民生等各領域系統在內的區“網格化社會綜合治理聯動平臺”、“審批服務綜合執法一體化平臺”、“政務服務平臺”等全區各部門條線84個系統平臺,各子系統按照集成指揮平臺提供的接口無縫接入,通過統一身份認證、統一門戶入口,實現各系統平臺的相融相合。
互
指揮調度互聯互通
統一接入公安、交通、城管等多渠道視頻監控資源,實現全區視頻資源的跨域共享,結合信息流轉、視頻連線等功能,強化場景應用能力,通過現場可視、多點指揮、遠程指揮等立體指揮調度功能,實現工作任務、各類資源的指揮調度互聯互通,打破條線、部門、領域的限制,第一時間發現、處置各類問題,將集成指揮中心打造成區政府決策指揮的參謀中心、日常管理的協調中心、突發事件的應急中心。
共
資源信息共治共享
充分利用集成指揮平臺匯聚的海量數據,與GIS框架結合,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實現大數據分析研判與實時預警功能,全面反映全區總體情況走勢,實現數據分析成果多方位、多渠道共治共享,為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支撐,為全區各方面工作高效開展提供服務。
集
數據資源集聚集成
匯聚相城區現有基礎數據資源和主題數據資源,建設全區大數據集成平臺,實現數據資源集聚集成。
整合區“一標三實”數據,將標準地址、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數據與GIS地圖結合,支撐可視化指揮調度。對接區“三庫一平臺”系統,獲取全區人口庫、法人庫、地理庫等基礎數據資源。匯聚區“三類五庫”信息資源,完善基礎、主題、部門、中間、索引信息資源庫等政務大數據資源體系。充分發揮基礎數據資源對全區業務部門信息化建設的數據和平臺支撐作用。
以政府業務部門數據、社會數據、互聯網數據為基礎,建設形成黨的建設、網格治理、應急指揮、交通管理、審批服務、經濟發展、民生發展、基層集成、綜合執法、生態資源等主題數據資源庫。
“神經中樞”實現“高效治理”
據報道,“百日攻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借力集成指揮平臺,各項工作環環相扣,形成高效閉環,大大節省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督辦問題的時間和人力,真正實現了治理事項數據流到哪里,執法監管責任跟到哪里。
相城區集成指揮平臺以統分結合、資源共享為原則,通過建立一網統管聯動指揮體系、整合智慧相城“存量”能力,全力保障全區治理精細化管理及綜合效能提升。實時監測城市運行狀態,對重點事件進行研判預警。打造跨部門綜合創新應用,破解信息割裂、“數據煙囪”的難題,實現數據多方位、多渠道共享應用,提高公共服務效率。
四方偉業攜手相城,牢牢把握“大蘇州新中心”發展定位,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相城打造生態宜居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城市樞紐中心、未來活力中心。
四方偉業深耕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智慧城市領域應用實踐,已經為北京、上海、蘇州、成都、重慶和深圳等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支持。未來,四方偉業將持續發揮自身技術優勢,為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注入新動能。